日前,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召集区内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举行科技创新业务培训会,主要宣讲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助力开发区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三清零”。 “三清零”行动计划指的是在2017年到2020年间,逐步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在R&D活动、研发机构和发明专利3个指标上的全覆盖。 据了解,开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3家,省科技型企业277家,规上工业企业321家。2016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5.85亿元,占GDP比重2.85%,比重位列全市第一。2017年上半年R&D经费支出2.74亿元,占GDP比重3.1%;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1-9月份,发明专利授权量162件,重大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15项。 “此次行动,我们采用倒逼机制,比如对研发投入为零的规上企业,财政科技资金不予资助(补贴),并将研发投入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企业研发中心、推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挂钩,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争取2017年实现规上企业发明专利清零170家,研发活动清零170家,力争到2019年提前实现‘清零’。开发区科技局副局长徐贯荣对记者透露,2016该区财政科技投入7462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6%。目前,管委会还在谋划出台对企业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的奖励政策和如何加大科技金融方面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内动力。 随着企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越来越显著,如该区引进的奔腾(温州)激光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近千万元,2016年产值2.8亿元,预计2017年底可实现产值9亿元。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核心驱动力还得归功于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目前,区内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省市区级研发中心179家。这些年,除了企业自己设立研发机构外,开发区也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相继与浙江大学、哈工大、重庆大学、吉林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进行战略合作,通过技术转移中心,促成大院名校与区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布局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8年全区有210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2019年力争实现‘清零’计划。为此,我们一方面鼓励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插上互联网、智能化的翅膀,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加大科技招商,引进高科技产业,当这些企业占比越来越大成为主角的时候,‘三清零’行动就自然实现了,同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自然增强。”徐贯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