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情要闻  > 园区动态
对接大战略 构建“两个健康”新生态
时间:2019-08-20 08:52:11 来源:温州新闻 字号:[ ]

8月初,温州市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举行“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为温州“代言”时说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政府有为这个“为”,主要是谋战略、搭平台、优环境。

政府有为,该如何“为”?今年以来,浙南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产业平台“五主”使命和责任,对接大战略,聚焦高质量,招引大项目,培育新动能,组织开展工业“三千三百”行动,努力营造良好政商环境,努力在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行动中展示自身的亮点特色,力争建成为我市一流的产业平台、开放平台、科创平台、城市平台和展示我市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

围绕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集聚区管委会就其中146项具体内容,分解为59个清单任务,并分别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制定了“一清单一推进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时序化推进,努力形成“统一高效、统一步调、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

正如集聚区管委会主任徐蓬勃所说,纵观全局,今天的发展已经过了那种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的年代,只有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大战略、大平台,才能有大发展。

运筹帷幄,顺势而为,方能成就大业。

浙南产业集聚区积极践行温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率先启动涉企证照“两地通办”业务,颁发全市首张“上海营业执照”,探索开展工商注册和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衔接工作。

——推进落实上海嘉定工业区温州园。充分发挥嘉定先进制造业科技引领优势和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优势,积极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新模式,建设成为两地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示范平台。

浙南产业集聚区积极践行“国家自主创新区”的创建,积极融入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规划建设,谋划了“一核两带三区”的创新生态总体布局,全力构建创新创业创造的新生态。

——浙江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式落地,致力于推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

——高标准推进海创园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

浙南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做好产业谋划和平台搭建,重点扶持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汽车产业、应急安全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以及五金卫浴、民用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

——紧紧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谋划“152”项目。

——出台“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43条,以及升级版新内容,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发展新动能。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新时代的发展新篇,正在东海之滨的产城融合之地徐徐谱就。

金海湖公园全景。


谋划产业战略

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政府的有为,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谋划战略。战略是引领,是导向。而产业项目,是勾画战略棋盘上的一粒粒棋子,确保战略落到实处。

今年5月,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在浙南产业集聚区开工,又一项超10亿元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正式落地,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一批已经开工的项目正在加速推进。2018年落地的大项目丰帆实业(温州)有限公司丰树温州汽车零配件先进制造产业项目、浙江万信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上海电表厂产业基地、浙江欧珑电气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高精密度电子电路扩建工程项目等建设进度加快。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近45亿元。

而一批扩产能的重大产业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步伐,如长江汽车电子二期、明泰标准件二期、奔腾激光二期、中电产业园、百威等项目。

另外,还落地一批好项目。全区落地招商引资项目9个(其中8个为温商回归项目),全部是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其中引进2个总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

随着一项项重大项目的落地,产城融合的繁华之景日渐展露新颜。

在谋划产业战略中,浙南产业集聚区实施“152”工程项目。紧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谋划“152”项目5个,其中20亿元项目4个,50亿元项目1个。其中上海韩全画峰汽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韩合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研发项目预计8月摘牌,争取年内进场施工。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抓好正泰科技、长江汽车电子等龙头骨干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推进中电产业园、欧珑电气、合泰科技等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电竞项目摘牌落地。抓“两化融合”工作。对福达合金等6个两化融合项目予以立项。创力电子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裕泰汽车签约服务机构进行两化融合贯标创建,启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五金卫浴、民用电器等行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行动。推进人本汽车轴承、福达合金、汇润机电“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建设。通过示范项目引领推动全区“两化深度融合”实施。

在政策层面上,2018年出台“高质量发展”惠企政策43条,主要从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七个方面对涉及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进行整合优化。

今年,惠企政策43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编完善,对软件和智能制造服务公司及股改企业给予资金奖励。该修编目前处在法制审查阶段。

而在外向型产业战略方面,把商务经济转型升级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和动员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重点展会,支持鼓励企业跨国并购获取技术、品牌、销售网络和资源渠道。筛选12家2018年度销售额(营业额)3亿元以上的外向型企业作为跨国公司重点培育对象。


搭建赋能平台

产业和科创齐头并进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凤来。没有一个个赋予一家家企业发展能量的平台,就算企业引进来,在缺少阳光雨露下,也不能茁壮成长。

因此,浙南产业集聚区积极谋划“万亩千亿”平台,力争让新兴产业的企业能够蓬勃发展,传统优势企业能够点燃新动能。

集聚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总体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计划经过5-6年努力,力争平台内生物材料与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引进培育50家以上国内外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长三角生物材料与生命健康产业基地。

同时,推进落实上海嘉定工业区温州园,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园区总体规划1.5平方公里,选址在瓯飞起步区2号围区,天成垦区约122亩作为启动区。6月21日在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上已正式签约。

区内企业金帝鞋业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一景。

此外,加快浙南电竞小镇培育申报。积极谋划建设5G电竞应用研究院、电竞大数据基地、智能硬件生产基地、电商创业园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完善电竞产业生态,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争取成为浙南产业创新引擎。目前,已向省特色小镇办提交培育申请。

在抓好产业赋能平台的同时,集聚区紧抓科创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注入“新活力”。

5月,浙江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式落地,致力于推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利用德国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产、学、研、用优势资源,为企业转型升级、高端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6月,高标准推进海创园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的新机制,委托了浙江大学下属企业浙大网新睿研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

同时,加速培育科技企业“大主体”。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情况,分别建立了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等三张科技企业培育清单。 继续实施雄鹰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培优计划,积极开展“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小升规”企业培育工作。1-6月,小升规达标企业2家,准达标企业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77家,完成年度目标的118%;技术交易额4.56亿元,增速65.3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4.98亿,增速20.6%,持续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首创多项审批改革

简化行政审批的流程,倡导“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让企业减轻办理经商行政手续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去。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审批改革推进中,浙南产业集聚区以探路者的气魄,开创出多项全国首创的简化审批流程案例。

去年6月,集聚区曾推出全国首例“抵押状态下不动产证换发”业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办理同类业务提供新样本。

今年2月,集聚区又成功办理了全国首例“土地抵押免注销直接变更为在建工程抵押”业务,减轻企业“过桥”融资压力,实打实地为企业经营资金成本减负,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点赞,并向全国推广。

7月,集聚区颁出全市首张“上海营业执照”,率先启动涉企证照“两地通办”业务,探索开展工商注册和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衔接工作。成为温州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具体行动。

7月18日,集聚区颁出全市首张“ 上海营业执照”。

这一系列探索破难攻坚的成效,是集聚区管委会在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部署中,成立工作专班,找准企业难题切入点,谋划高质量改革项目的初步成效。

在审批提速改革宏观面上,集聚区相对集中实行“一章”审批。将165项行政许可事项按照“一次划转,分步到位”的原则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审批主体由“各司其职”的“多个部门、多枚印章”聚合为“相对集中”的 “一个部门、一枚印章”,实现了 “进一个部门,办所有事”。在全市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1/3以上,承诺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压缩70%以上。致力创新,推出“标准地+承诺制”并联审批、容缺办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告知承诺制、园区“捆绑审批”、批后公告、人防工程异地建设等改革,实现加速式审批,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90天。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环,在落实国家、省市企业降本减负政策中,集聚区1-6月份实现企业减税降费合计4.6亿元,超额完成半年度目标任务。组建法律和政策专项服务组,开展各类政策宣讲、企业座谈、政策兑现宣传会, 组织律所组团式进企对接服务。兑现2019年度第一批市、区级奖励资金1.8亿元,惠及企业1026家。

而在法治护航企业家安心经营方面,集聚区建立柔性执法机制,严格把握创新容错免责原则。轻微违规“首次不罚、告诫到位、下不为例”。对17种轻微行政违规行为,优先运用提醒、教育、约谈、责令改正等行政指导手段,慎用行政拘留措施等强制措施,并开展涉企执法报备制度。


抓实基层服务

助力企业和企业家成长

政府的有为,即谋战略、搭平台、优环境,在落实中会延伸出另一项内容——基层服务。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中,就是服务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帮助企业家健康成长。

4月,浙南产业集聚区在福达公司召开“优服务、降成本、促发展”企业家座谈会。区管委会与“三会”邀约区内20位企业家代表就政府如何助力企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区经发局、科技局、税务局、社保局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企业面对面,认真听取和收集各自工作条线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5月底,经开区“三会”组织会员企业家赴东南亚三国考察。

政府部门与企业界人士,坐下来面对面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为企业支招解困,在集聚区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

中小企业融资难。集聚区建立风险池担保基金进行破解。今年以来,集聚区相关部门联合各金融机构组建金融专项服务组,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金融服务进民企活动、建立企业帮扶“白名单”,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1-6月份全区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50.72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工业贷款同比增长61.2%,不良贷款不良率降为0.52%。

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情,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集聚区选派970名工作人员与970家企业“一对一”挂钩联系。目前,市政府集中交办20个问题,已全部化解完成;共交办区级企业难题252个,部门化解和反馈252个,化解率100%;委领导和区助企办牵头召开企业问题化解协调会达20次以上。上半年,共收到企业反映营商环境问题4个,已全部化解,企业满意率100%。收到营商环境投诉4件,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一名工作人员受到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处理。开展了服务企业全程有效监测工作。

企业招才难,留人难。集聚区组织赴外招才引智,实现人力资源优化供给。截至6月底,通过新春招聘及赴外招聘,已为企业成功招聘各类人才和技工达到1.3万人。

除了服务企业,还切实关心企业家健康成长。集聚区挂牌成立区民营经济商学院,整合统筹各类资源,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已编制五年成长规划,培育一批责任上有担当、经营上有本事、政治上有方向、文化上有内涵的企业家。

7月24日,集聚区组织全国双一流高校学子参观访问。

同时,发挥“三会”纽带作用。加强协会商会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引导三会在政策宣传、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团结凝聚新生代温商中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开发区三会、五金卫浴协会、物流商会都已成立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