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招商增动力 补齐短板去阻力 | |||
|
|||
近段时期,浙南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瓯飞)喜报频传:市委书记徐立毅率队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开展精准招商,为项目落户该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2家企业相继签约入驻中国电子(温州)产业园;今年新引进的绣山中学滨海分校和籀园小学滨海分校完成了新生报名、温州汽车时尚小镇列入首批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作为温州高科技产业集聚高地、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平台,浙南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多方关注。
为进一步加快现代滨海新城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产业平台,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浙南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瓯飞)日前制定出台了《“树标杆、补短板、出成效”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明确,到2018年,形成五大主导产业,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20亿元项目2个,50亿元项目1个;搭建6个配套平台;办好绣山中学和籀园小学滨海分校,职业教育全市领先;办好1家综合医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20分钟服务圈”。 招大引强 培育龙头 形成五大主导产业集聚 这些年,浙南产业集聚区产业调整产业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汽车产业、先进装备、现代物流、生物医疗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及传统时尚产业的“5+1”产业格局。“产业定位明晰,招商引资的方向也就明确了。未来3年,该区将坚持招大引强,实行精准招商,重点瞄准央企、世界500强、行业龙头、温商回归等,推进以商引商,力争三年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50亿元产业项目1个、20亿元产业项目2个。着力实施百威啤酒、中电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联动效应。”浙南产业集聚区招商局负责人表示。 此外,深入实施领军型企业及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引导潜力企业实现裂变式发展,也是该区提升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计划》指出,确保三年滚动培育20家区级领军型企业、50家区级高成长型企业,打造一批引领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比重达到60%,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优化环境 创新驱动 六大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要想把外面的优质项目引进来,让原有的企业安下来,园区的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必须及时跟上来。为此,浙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上下一心,强化服务意识,甘心当好“店小二”,努力在 “软环境”的优化方面狠下功夫,未来三年要重点打造好六大高端平台。 一是打造一流的招商引智平台。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实行全员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努力引进总部经济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形成招商引智大格局。二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创成高端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到2018年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平台。积极打造温州韩国产业园和海峡两岸民营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汽车时尚小镇、电子信息小镇和生物医药园区。四是打造高效审批服务平台。将全区行政许可相对集中,进一步提高许可效益,降低许可成本,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五是打造综合执法平台。持续推进综合执法体制省级改革试点,着力解决执法主体缺失而不能依法行政问题,又妥善解决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六是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发挥投资集团作用,争取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积极探索PPP模式,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多元化融资,为全区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精致教育 便捷医疗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去年,置信立体公园正式落户滨海,涵盖商业步行街、大型超市、星级影院、精品酒店、主题KTV、大型宴会厅等商业形态;去年底,华廷国际大酒店进场施工,意味着五星级酒店将告别空白史;区内优质配套地产“碧桂园”项目一期将于今年9月交付,二期68亩地本月中旬成功摘牌……这些都为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再上一个台阶。 然而,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短缺,成为浙南产业集聚区的短板。从2016年开始,该区和市教育局将共同打造一批“家门口好学校”,支撑引领市区东部基础教育的发展。 日前,籀园小学滨海分校、绣山中学滨海分校均已完成了今年秋季的新生招生工作。招生对象为:符合经开区管委会引进人才相关要求人员的子女;有经开区户籍或学籍,并对优质民办学校有需求的孩子等。 此外,该区又以滨海职教中心和东方职业学院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突出产学研结合,力求每年直接为区内企业输送一定数量的技工人才。滨海职教中心用地近1000亩,现已完成基本建设,计划于2017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 针对浙南产业集聚区区级公立综合医院缺失的现状,由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和温州海坦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温州滨城医院已经动工,项目用地面积50多亩,总体投资额3.5亿元,设置床位234张。2016年基本完成一期大楼工程结顶,2017年完成内部装修及附属工程竣工验收,2018年确保一期投入使用。同时,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立长期技术指导和分级诊疗合作机制。此外,该区计划在三年内确保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每3—10万服务人口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培育建成15个左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实现“20分钟医疗服务圈”。 百姓愿景 □吴先生(浙南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职工):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在乐清生活,而我在这边工作。去年,我妻子也曾尝试调到这边工作,才待了几个月她就执意要回去,理由是这里的生活配套太单薄,生活的半径太小,不像一个成熟的城市。其实,和我情况相同的同事还很多,我们都迫切希望这里能尽快推进产城融合,引进更多的生活配套设施,丰富区内居民的业余生活,让我们的家属都乐意搬过来住,早日结束周末家庭的现状。 程先生(浙南产业集聚区新居民):大学毕业后就来温州工作,已经10多年了,我们在这里成家、生子,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识都奉献给了温州。如今,我们生活区域主要是在开发区内,而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20多公里以外的市区,我的孩子很快就面临入学问题,如果生活区域内没有好的学校,将会影响到我们继续留下还是选择离开,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在这里置业。庆幸的是,今年我们得知这边引进了几所名校并且今年就开始招生,我和妻子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