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情要闻  > 园区动态
浙南产业集聚区:推进东部新区建设 打造“重要窗口”美丽风景线
时间:2020-07-29 09:46:30 来源:党政办公室 作者:摘自温州新闻 字号:[ ]

下半年,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盯“奋战1161,奋进2020”年度主题主线,锚定全年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干成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工作,推进东部新区建设,打造“重要窗口”美丽风景线。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主要聚焦四个方面:

 


聚焦重大战略,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大湾区战略,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加快汽车时尚小镇、浙南电竞小镇建设,推动形成千亿量级产业集群,发挥重大战略平台经济“压舱石”作用。深化自贸区联动区建设,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合作,发挥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推进国家级开发区进等升位。利用围填海新空间,打造新“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加快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EPC项目3个。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数字化政府转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六稳”、“六保”,推动经济高质量回升



深化专班运行机制,紧盯“一图一表一指数”赛马机制,以更大力度争先创优。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快中国长城、嘉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工业性投资增速12%以上。加大企业主体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和制造业重塑计划,新增一批“小升规”“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以金海湖核心区、智能制造及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打造科创走廊重点区块,推进海创园二期投用。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支持成立温州理工学院,实施“金海产业大学”金蓝领培育工程。

 


聚焦功能配套,建设产城一体化新区

 

深入实施“大建大美”,推进东片排涝、海洋经济总部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民生重点工程,加快市域铁路S2线、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和环山东路支线、环山南路、新川大道、天柱大道、通海大道等交通建设,完成星海实验小学等6个校园新建、改扩建,提速中心医院建设。深入实施生态设施提升工程,打造美丽田园示范样板,着力提升垃圾全程分类覆盖率,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工作。



聚焦基层治理,形成平安建设新格局



抓实抓牢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加快“基层治理四平台”和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提升,以“幸福宝”为切入点打造区域治理智慧大脑,先行先试村居代办服务。推进平安开发区建设,全力攻坚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深化安全生产“5+5”专项行动,推进防汛减灾工作,确保平稳度汛。


浙南产业集聚区展示项目简介:

上海嘉定产业园温州园项目

上海嘉定产业园温州园项目为浙南产业集聚区引进的省“152”工程项目,项目位于金海园区B-24b地块,总投资20亿元,总用地面积400亩。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嘉定产业园温州园一期总投资8.56亿元,总用地面积122亩,总建筑面积21.12万平方米。项目于去年9月16日摘牌,目前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9月份竣工投产。未来产业园将入驻来自上海及长三角等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高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将形成总年产值达10亿元的规模。

嘉定产业园温州园项目是温州深度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成果,是开发区为产业赋能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优势大,利用大上海产业优势,引进一批拥有高技术含量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项目投资力度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分二期建设。三是产业带动作用大,以一批高科技汽车零部件企业强链补链,带动整个产业园发展乃至温州汽车制造产业整体发展。四是示范效益好,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要素互补,通过品牌输入、政策联动、项目对接、企业合作和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示范区。


乐泰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乐泰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温州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位于瓯飞一期围区内龙湾二期北侧三角带,北靠瓯飞一期北堤段,相邻瓯江南口,西与海滨围垦相接,东邻规划中的碧海瓯飞区,南为龙湾二期围垦用地。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开工,总用地面积约3100亩,总投资10.5亿元。项目总安装容量150兆瓦,设计寿命25年,以110千伏线路接入电网。上半年完成投资额2.16亿元,计划于2020年9月正式并网送电。该项目低碳、无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以正泰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板块为投资主体,采用“一地两用”“农地种光”的开发模式,利用光伏组件下及间隔处的空闲土地进行农产品和中药材的种植开发,同步发展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是生产方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项目建成后预计平均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1.7亿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0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2500吨。同时,项目为周边居民提供无公害、绿色优质保健农副产品,丰富居民的餐桌,并缓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每年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