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首个能评环评“多评合一”项目通过审批 | |||
|
|||
近日,温州一先食品有限公司年新增6000万份鲜食技术改造项目同步通过能评和环评的审批,顺利投入建设。这是经开区推行部门间涉企鉴定评估“多评合一”改革以来,首个获得行政许可的“多评合一”项目。 以往,建设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且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或重大影响的,需要报批能评、环评,涉及审批、环保两个部门,存在申请、办理时间长,中介收费多,报告内容“数据打架”等问题。为此,经开区行政审批局组建审批小组,聚焦评估评审事项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靠前对接服务企业,在广泛征询上级部门、各方专家意见并取得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全力推行能评环评等“多评合一”改革,为企减负促项目提速。一是企业一套资料,中介一次对接。在前期摸排企业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将原来需要向多个中介提交的资料,中介一次上门统一收集,实现能评环评一套资料同步对接,避免因企业多头申报“数据打架”,后期文本重复修改而影响企业投资项目的推进。二是窗口统一受理,后台同步审批。将原来需要向不同窗口分别提交的评估评审材料,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通过内部流转分派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审核。在保证合法合规又合理的前提下,对文本公示内容做出调整仅公示环评内容部分。采取能评委托评审环节同步环评公示,能评环评同步审核等举措,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三是放大专家作用,统一关键内容。不同于节能审查,一般的环评项目不需要评审,通过能评专家评审会,共享专家评审的意见和成果,同步修改文本中存在的相同问题。而且在能评、环评报告中,项目在工艺流程及设备、能耗等数据有共通部分,通过“多评合一”统一两者的关键数据内容,有利于企业保持不同评估评审事项的同步性和协同性,助力审批部门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减轻职能部门事中事后的监管压力。 下一步,经开区将按照温州市“最多评一次”改革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积极探索能评、环评、水保、洪评等评估评审事项在内的“多评合一”,不断扩大实施范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