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008003015157/2022-01236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成文日期 | 2022-03-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要求,深入开展“三大百日攻坚”行动,发挥产业平台“经济压舱石”作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亮点:
(一)产业基础提质增效。核心区GDP同比增长8.9%、全市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总量首次突破600亿元、居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全市第三。引进了一批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及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0%,企业“净升规”84家。入选全国民营200强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市级“两型”工业企业36家。全国单体最大的550兆瓦渔光互补顺利并网发电。
(二)科技创新走在前列。R&D经费占比、高新企业密度和高新产业增加值占比均居全市第一,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覆盖率达76.7%、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一批市级创新型领军(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国家科技进步奖取得零的突破。瓯飞一期北片工程获鲁班奖和大禹奖,海创园一期工程获钱江杯。
(三)空间拓展有力保障。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整治一批高耗低效企业,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理,加快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加快瓯飞起步区用海项目审批,一批项目工业用海出让方案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核。盘活交通枢纽中心,精准招商引入昊域广场。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和重大改革工作委员会,推出32项营商环境举措,建立企业难题“不见面”闭环化解机制。积极探索“最多15个工作日”和“拿地即开工”为主的“极简审批”改革试点,“最多80天”项目全过程审批用时完成率100%,深化“五心”红色代办服务,进一步擦亮一流营商环境“金名片”。
(五)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对标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完善“1+7”工作组织架构,建立区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数字污水零直排平台获国家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项目银奖,迭代升级“掌上幸福宝”数字平台,实现“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双重功能。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构建金海匠谷实践育人平台和“金海量子云”在线大学。
(六)疫情防控守牢底线。建立“一办十三组”“四队三单”疫情防控体系,区街干部入网入格,精密智控全市排名领先。疫苗接种跑出经开区速度,接种率居全市前列。率全省之先打造数字化集中监管第一仓,成功打造“冷链防控全覆盖、操作流程全规范、智能监控全透明、食品安全全可溯”的数字化监管仓温州样板。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全区上下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温州湾新区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排头兵”,奋力续写开发区创业创新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以赴稳经济促能级。坚持项目为王,谋划一批、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为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持续“大招商、招大商”,实行“一链条一专班一方案”。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专项行动,持续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新增一批“增资扩产”项目。深入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培育计划,力争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领军型”企业。实施“优结构、扩投资”专项行动,竣工投产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进瓯飞三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全力以赴增动能促转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高水平打造金海湖科创核心区示范区。创建省级孵化器平台,提质中德研究院、航天云网等高能级平台。实施科技企业森林计划和“双倍增、双迈进”行动,加强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争创省级创新联合体。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力争新增一批省级首台(套)、品字标认证。相关政策计划,加快省级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三)全力以赴稳外贸促消费。布局建设华商华侨回归产业园。推进国家级开发区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贸区、综保区联动发展,加快跨境电商主体培育,试点推进五金卫浴省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依托金海商圈和区域消费中心,培育经开区“啤酒音乐节”、昊域广场、金海湖美食街等夜间经济品牌,推进智慧零售、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共享服务等消费新模式。
(四)全力以赴拓空间促发展。加快瓯飞开发建设,推进围区市政道路建设、东排三期和安澜千亿海塘智慧提升工程进度。加快城市有机更新,重点推进S211省道、滨海高架快速路等前期,加快环山南路、新川大道、滨海二十一路等道路建设,实施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利用。做好海绵城市统筹规划,谋划建设金海湖城市风貌样板区、未来园区和未来社区,建设集蓝领公寓、文化、公交出行为一体的邻里中心。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提品质”300天大会战。
(五)全力以赴降能耗促生态。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建设瓯飞区域智能制造基地和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推进550兆瓦渔光互补、1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协同发展,大力推动企业屋顶光伏,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智慧工厂。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快滨海净水厂、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瓯飞一期北片生态牧场和智慧零直排系统二期等项目建设。持续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三年清零行动。
(六)全力以赴优环境促改革。深化数字化改革,开发建设“e企管”企业生态智管平台,谋划“掌上幸福宝”、智慧工地系统迭代。完善要素市场环境,全面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开办登记,深化“一件事”“证照分离”等集成改革。扎实推进“扩中”“提低”改革,深化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多企帮一村”举措,探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